台灣六十五歲及以上高齡就業者人數再創新高,勞動部六月底將預告「中高齡暨高齡就業專法」草案,學者建議,政府在保健食品代工改善年齡歧視的作法上,應提出更具體且積極的作為。
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報告指出,台灣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自二○一六年起開始減少,未來也會隨總人口高齡化趨勢,使勞動力漸趨高齡化,進而影響勞動力供給規模,建議應擴大勞動供給來源,並強化高齡人力資源運用。
總統蔡英文在競選期間,便宣布會將「支持中高齡就業」納入重要勞工政策,勞動部去年也著手研擬中高齡就業專法;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黃秋桂表示,中高齡暨高齡就業專法將於六月底進入預告階段。
中高齡暨高齡就業專法有五大重點,分別是「禁止年齡歧視」、「協助在職者穩定就業」、「協助失業者再度就業」、「協助退休者重返職場」以及「積極開發就業機會」。
政府將鼓勵中高齡就業視為重要政策目標,不過,以yes一二三曾針對四十五歲以上會員做的熟齡職場調查來看,yes一二三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,當求職者的學經歷差不多,且應徵同一份職缺時,有四十二‧二%企業不願意優先聘用中高齡求職者;此外,針對「一般員工」的職缺,有高達七成五的企業坦言,在聘用中高齡勞工時,確實會有年齡的顧慮。
服用保健食品可把握下列原則:
1、身體有需求才補充。
咀嚼、食物攝取有問題的銀髮族,可適量補充綜合維生素。孕婦和幼童,最好不要隨便補充維生素。最好每隔兩、三天吃一次,可減少過量危險。
2.、避免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
若有在服用慢性藥物病患,例如肝、腎有問題的人,使用前最好先跟醫療人員討論。並隨時觀察自己是否有異常症狀。
3、避免超過服用的建議量
無論是天然或合成,吃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毒性和增加代謝負擔。保健食品也不能混合吃,避免交互作用造成過量及不適。如何辨識所吃維生素是否過量?可以參考營養標示中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(RDA)。
4、注意有效期限及標示
找有信用的製造商,注意看產品上是否有完整標示。成分都須符合沒有副作用的安全標準,民眾才可安心選擇。如果民眾要購買有保健功效的「健康食品」,最好買經衛生署核准通過的產品,而且要注意,健康食品不可宣稱療效。「健康食品」須通過動物實驗,並經衛生署認證發給「小綠人」標章及認證字號。
對於一般健康人而言並不鼓勵吃保健食品,最好的維生素來源其實就是天然食物,因為這樣才不會吃進過多的化學物質,不過仍建議以新鮮食材為營養來源,飲食均衡,這樣自然就能夠吃出健康來!
楊宗斌認為,即便現在企業招募員工,不得在求職條件限制年齡、性別,但職場還是保健食品代工存在隱性歧視。
楊宗斌則說,數位化是產業發展的共同趨勢,建議中高齡勞工若仍有意願持續就業,應培養社群經營能力、吸收網路新知,才能維持職場競爭力。
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,政府過去處理職場性別歧視議題,宣導和執行的力度都有做出來,現在職場性平也有相當成果,但是在年齡歧視上,並沒有看到政府端出有效措施,或是建置有效的法制規範來杜絕歧視。
他以美國為例表示,美國規定公司應徵者當中,若有一定比例是中高齡求職者,則錄取員工時,也要符合比例原則、錄取一定比例的中高齡求職者,如果企業未達比例,就要舉證說明原因。
勞動部官員也說,除推動專法,勞動部為促進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,已透過全國三百多個公立就業服務據點開發彈性工作機會,提供求職者個別化的就業諮詢、職訓諮詢、安排參訓、媒合就業等協助,並運用僱用獎助、職務再設計、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等就業協助措施,促進雇主僱用中高齡及高齡者。